您的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长期投资境外应做好安全预案

发布时间:2018-01-17 15:28
 

随着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并购、工程承包等跨境投资与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经营风险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突出因素。合同风险、财务安全、设备安全、政治动乱……很多企业缺乏应对经验,遇事慌乱,风险防范不力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虽然高校和海外安全研究所等机构正积极营建境外项目风险数据库和预判机制,但目前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反馈机制,更多在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还在实践中摸索,靠吃一堑长一智的方式积累经验。在日前举办的跨境项目投资与商业交易争端解决研讨会上,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显峰表示,他遇到过许多一带一路沿线暂停的项目,除了东道国不可抗力的因素外,也与企业出海前没有做过安全预案有关。

企业所做的安全预案需要考虑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状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相对安全的防范措施。周显峰表示。

中企应高度重视政治风险,避免在政局动荡、双边关系不稳的国家进行投资。中国企业进入某一个国家之前,一定要从整个大环境角度了解清楚当地的情况。据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治国介绍,2015年,他在阿富汗帮助中国企业完成一个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该项目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塔利班人员控制范围内进行的。但企业出于经济考虑,急于签订合同,没有提前做好相关调查,未把政治要素纳入合同内,即合同中没有对不可抗力或政治违约方面进行明确约定。这样一来,既增加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也增加了相关安保成本,企业还要派人与塔利班武装人员沟通项目情况。总之,企业赴境外投资,政治风险不得不防。

要想做好安全预案,就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技术和项目发展环境。建议中国企业的管理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亲自前去东道国进行考察,认真研究当地的历史、政治、经济。这些根本的东西,有利于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当地社会,帮助企业快速融入当地。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力骁表示,现在,中企出海和十几年前大有不同。以前一个项目做几年就走了,大家的心态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现在多数企业的项目要在当地持续很长时间,不仅投资额成倍增长,企业员工也要在当地生活很久,因此一定要对当地文化和习俗有深入了解。

陈力骁特别强调,如今,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常抱团走出去。中国企业之间在相互取暖的同时,还要放开手脚,勇于走出熟悉的环境,拥抱当地社会。有些企业就做得非常到位,为了避免人才流失,在当地投资了人才平台或职业教育机构,从当地选拔和培养人才为己所用。要想获得国民待遇,在当地树立良好形象,企业就要以国民心态去经营。企业要做的远远不止项目本身那么简单。

同时,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提升公共关系意识和能力。在海外经营,企业与执政党、在野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保持良好关系,高度重视舆情与媒体影响非常重要。周显峰表示,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来说,与当地势力建立良好关系,不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得到支持,还可以利用当地政府展示企业良好形象,及时了解国家最新政策或动向,甚至发展出非官方的沟通、反馈渠道,令项目得以更顺利地进行。

周显峰还建议,企业应事先进行严谨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及法律环境尽职调查,争取项目得到立法机关批准,包括针对特定项目通过特别立法予以保障,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并通过购买征收险、政府违约险、战争险等保险产品,取得中国信保、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的支持,与当地企业合资经营分散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分享到: